看不懂,别装懂,看看这“四层塔”

首页标题    首页    学术园地    看不懂,别装懂,看看这“四层塔”

高龙民摄于英国斯特拉福小镇

莎士比亚故居展览大厅(2015年)

 

中国经典话剧《茶馆》

 

花大价钱买东西,却不识货,一定会上当受骗,那是很愚蠢的。如果是花别人的钱,不识货还要买贵的,那就是肚子里一定憋着“坏”呢!

过去逛古玩店,要请一位行家“掌眼”,就是这个道理。

写戏,很难;看戏,也不容易,常常看不懂。

一个偌大的剧场,有上千名观众,各人的文化程度、知识背景、出身经历、家庭教养、性格脾气都不一样,要让这上千名观众一起鼓掌,一起欢腾,一起笑,一起哭,确实不容易。而且,不管懂不懂戏,谁都可以谈戏,论戏,或赞赏一番,或指责一番,或嘲讽一番,或调侃一番,谁都可以说三道四,这里不合理,那里不真实。这是观众的自由。

 

 

 

 

但是,编剧很难。解释吧,对牛弹琴;不解释吧,挺冤枉的。特别是遇到一个握有生杀大权的人,是个外行,或是个半瓶子醋,不懂装懂,那就麻烦大了。他根本没看懂你的剧本,就给你按上三宗罪,毙了,让你想死的心都有。

戏剧,太复杂了。即使是同行,编剧和导演,编剧和演员,也会发生矛盾,他们看剧本,也有看不懂的地方。因为生活阅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专业思维不同,艺术情趣不同,难免发生认知上的误差,发生争论。戏剧人都知道,一部戏剧排演之前,必须分析剧本,统一认识,有条件的还要访问编剧,这是常识,特别是排演话剧,演员完全依赖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读剧本,塑造人物,吃的是“内功”,不似戏曲可以手把手地教戏,而现代戏曲的排演,也是要分析剧本的。

 

 

 

 

无论导演演员,无论管戏剧的官员,看戏,读剧本,看不懂,别装懂,看看戏剧艺术这“四层塔”:

第一层:文学。

文学,是一切艺术的基础。是戏剧“四层塔”的底座。

世界公认的文学分类,戏剧是第三种诗,即:戏剧诗。是文学,也是人学,是研究人的一门艺术。一般观众,除了生活积累,没有相应的文学基础,是很难看得懂戏剧的,特别是现代各种风格流派的戏剧,或具有一定深度和高度的艺术戏剧,其文学性一定有很高的价值,需要我们去认识她,欣赏她。当然,不识字,或者不懂文学,有的戏剧也可以看得懂,特别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之类的日常生活戏,大致是看得懂的,但是,那是一种浅层次的“看得懂”,他只能看到剧中的生活表象,人物面目,一定触摸不到人物的内心,一定感受不到文学的品位、艺术的韵味和这部戏剧的真正价值。

戏剧有深有浅,观众有俗有雅,如果自己买票看戏,那一定是有选择的。

看戏,特别是话剧,一般来说,观众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力。

 

 

 

 

 

第二层:技术。

指的是专业技能:如编剧技巧、导演手法、演员功夫。

作为创作者,这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许多专业编、导、演通常把毕生的学习和实践都放在了这个层面上,他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常常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身的本领,这是无可厚非的。当然,技术层面的东西,是非常唬人的,剧本新奇巧妙的结构、导演花哨炫目的舞台、演员漂亮精彩的功夫,都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戏剧,没有技术,也就没有了艺术。

 

作为观赏者,对于这个技术技巧的层面,有一定的观赏需求和满足,比如戏曲演员的唱做念打舞、手眼身法步,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艺术,可以独立欣赏,话剧演员的台词功夫、精神气质,也具有一种艺术美感,也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但是,无论演戏,还是看戏,停留在这个技术层面上是肤浅的,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必须要特别警惕的。因为,戏剧是有内容的,有灵魂的,有精神的,观众真正要看的是一出好戏,看一部戏剧在舞台上的整体呈现。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技术只是戏曲的歌舞部分,故事和人物才是戏剧的本质,或三国戏,或杨家将,他们要看历史,要看道德伦理,这也就是“无关风化事,再好也枉然”的中国戏曲理论的由来。话剧是“行动的艺术”,观众要看人物的行动,主人公想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做?因此,行动便是故事,行动塑造人物。

 

 

 

我们的编、导、演,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技术层面,那你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技术是没有灵魂,没有思想,也是没有精神的。技与道相结合,才是艺。那么,道之何来?

第三层:哲学。

这是探索和回答大千世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哲学命题。

当然,写戏看戏,不是一定要去读黑格尔,读尼采,戏剧家毕竟不是哲学家,不可替代。但是,戏剧同样要探索和回答人的问题,是离不开哲学的,我们必须要懂一点哲学,比如对立统一、内因外因、矛盾转化、唯物论、形而上、辩证法等,懂一点逻辑推理,懂一点生活哲理,因为,这是我们观察生活,提炼生活,表现生活的一种科学方法。思想正确,方法不对,同样会产生误差,甚至南辕北辙。特别是一部好戏,一定具有足够的哲学底蕴,否则,这部戏剧一定是没有深度的,不可能深刻而耐人寻味。所谓“内行看门道”,也就是看思想的深刻与否,艺术的精湛与否。

有了哲学的思维,哲学的眼光,可以帮助我们看懂历史,看懂人性,看懂生活,看懂人和事的运动规律,看懂真正的戏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不至于会把生活看成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幻境,把历史看成是一张没有生气的纸片,戏剧,应该是一本活生生的人性密码,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历史。比如莎士比亚的戏,雨果的戏,汤显祖的戏,曹禺的戏等等,那都是“人性的戏剧,戏剧的人性,”也是“戏剧中的历史,历史中的戏剧”。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人生哲理。

戏剧,离开了哲学,甚至不如就事论事的街谈巷议。

 

 

 

 

第四层:美学。

这是判断一切艺术高下文野的“慧眼”。

这是戏剧“四层塔”上最亮的一颗艺术明珠。

俗话说:眼高手低。过去是个贬义词,今天则是褒义的。若要手高,必先眼高。你除了能看到通常的平衡美、和谐美、运动美、变化美等等,你还必须能看到残缺美、多元美、极致美、人性美等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常人看不到的风景,你也看不到,那么,你的戏剧一定不会超过观众的生命体验和生活认知,观众为什么要买票来看你的戏呢?

美学,不仅是我们艺术审美的工具,也是我们艺术创造的境界。你的审美水平有多高,你看到的戏剧就有多美。特别是文学性、哲理性、艺术性、历史性俱佳的中外经典戏剧,你的审美水平只有三尺高,你就只能看到这部戏剧的三分美。一个美盲,是不可能真正看得懂戏剧的。

 

 

 

吴冠中说:“现在文盲不多,美盲不少。”在一个美盲的眼里,戏剧的优劣与高下往往是良莠不分的,正如贝多芬所言: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好的音乐也等于零。

还有,戏剧的“四层塔”,必须建立在一片宽阔无垠的大地上,那就是生活。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赏者,其生活的积累、人生的体验,便是戏剧“四层塔”坚实的基础和观演的通道。没有生活,就没有艺术。然而,因为人人都有生活的积累,都有人生的体验,因此,生活积累只是审美的基础,不是艺术,当不在这“四层塔”内。

 

 

 

 

如果你不能拥有戏剧的“四层塔”,编剧一定写不出好戏,导演导不出好戏,演员演不出好戏,无论你官有多大,无论你多有钱,也一定买不来好剧本。否则,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专业编剧、导演、演员又何必以毕生的精力,刻苦学习,增进学养,提升素养,磨砺修养,努力攀登这戏剧的“四层塔”呢?

看戏,读剧本,看不懂,千万别装懂,免得贻笑大方,赔了夫人又折兵。

术有专攻,如是而已。

写于2020年8月  上海

 

 

2020年9月6日 11:19
收藏
作者:高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