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群:两部戏的创作与思考,从《长夜》《从湘江到遵义》谈起|第五期全国戏剧编剧研修班课程

首页标题    首页    教育培训    李宝群:两部戏的创作与思考,从《长夜》《从湘江到遵义》谈起|第五期全国戏剧编剧研修班课程

2021年10月28日,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联合举办的“中戏文戏剧文化提升工程第五期全国戏剧编剧研修班”在文旅中国直播录制。

本日课程由著名剧作家李宝群主讲《两部戏的创作与思考,从<长夜><从湘江到遵义>谈起》。现发上2篇学员课后心得,以飨读者。

 

一个海归眼中的国产现实题材剧与红色题材剧

十三组学员. 汪妍

打开电脑开始记录学习心得前,我这一整天,上午开会,中午开溜,从下午到晚上,先后换了两家咖啡店,一家是私人的传统美式风格小店,后一家则是星巴克,一边喝咖啡吃点心,一边戴着耳机,心无旁骛地看着手机里李老师的讲座回放。我总觉得,像编剧创作这样的文学类学习研究的过程本就该有些仪式感,无论是看书、听讲还是写作,人的思想都会沉浸入另一个层面的空间维度,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静心思索和领悟。

接近三个小时的讲课过程中,李老师不紧不慢地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体会感悟,光是跟着PPT抄板书笔记,我就写了整整12张。可想而知,李老师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剧本创作第一线的剧作家,其所总结的实战经验是多么地丰富而广博。

李老师依次介绍了两部原创话剧《长夜》、《从湘江到遵义》,前者是其自主创作的现实题材剧,2014年国家话剧院首演;后者则是命题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剧,2016年由总政话剧团首演。遗憾的是,我之前从未曾听说过或去现场看过。回想疫情前的那些年,我常常频繁奔波于各个国家之间,常年几乎只关注和醉心于古典音乐会、芭蕾舞剧、百老汇音乐剧、话剧等诸如此类的充斥着歌舞升平、灯红酒绿或锦衣华服的西方幻境中。而对国内原创剧目关注极少,只有在收到剧院、相关部门或主创团队赠送的观演票时,才会去观摩一下。毕竟在我的固有狭隘印象中,国产原创的现实题材剧和红色题材剧大都属于政治任务,普遍充斥着说教和口号式宣传。而随着时代的飞跃式发展变迁,国内这类题材的剧目创作其实也在悄悄地发生着翻天覆地、大浪淘沙般的变化。

近年,有机会先后观看了音乐剧《晨钟》和舞剧《永不消失的电波》,都让我印象深刻。2018年5月,当我在上海大剧院观看《晨钟》音乐会版的首演时,颇为疑惑。舞台上只有演员们的歌唱,而几乎没有任何精心安排的影像舞美服化道,就仿佛是个未完成的雏形,我当时就觉得许舒亚老师的作曲并没有得到更广阔的延伸结合,心中颇有微词。但时隔几月,此剧完成了全面的舞美演绎创作后,重新隆重登场。时至今日,该剧已成为颇受好评的庆祝建党百年的重点剧目,视听效果出色。2019年6月,在看完《永不消逝的电波》后,我就曾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动态,“红色主题表现得最出色的当代舞剧!果然是本届文华奖作品,绝对值得各党政机关和单位包场观演!”同样,该剧现在已经成为一票难求的超高人气零差评的“现象级舞剧”。由此可见,在各种现实题材、红色题材作品已呈现泛滥之势的当下,要在一片红海中独树一帜,历久弥新,长期保持高票房,在剧目创作上,的确是需要极其强大的综合实力。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于剧本的创作原点。

回顾李老师上课时所总结的,在一部剧本的创作初始,剧作家就必须作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如若是自主创作的内容,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善于发掘生活中的闪光点,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并经常思考和反思具有现实意义的时代特征与现象,厚积薄发,在某个特定时刻,令深埋于心的创作种子破土萌发。另一方面,如果是命题式创作题材,就更需要深入研究各类书面及影像资料,尽最大可能收集相关信息素材,发现被忽略的独特资讯或趣闻轶事,广泛开展实地调查走访。只有如此这般,才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独特观点的剧本创作,展现出剧作者独立思考的能力,勇敢地直面和揭示人性,营造具有戏剧张力的情节,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寻找和选择最合适的表现形式,从而挣脱出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同构化、套路化和标签化的漩涡。看似平淡的几句总结分析,其背后对主创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其实相当之高,这已经不仅仅是创作资金扶持的问题,更多的是要求个人和团队的全面能力提升,既要有个人创作素养的长期积累和经验总结,还要求整个团队从创作到呈现的全过程都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全面协作、充分利用资源整合,并最终进行精彩演绎。只有满足了这些“基础”条件,才有可能走出成功创作的第一步!

纵观国内整个文化演艺市场,就如同我当下所身处的咖啡店,不但有小而美的精致个性店,也有具有管理现代化的专业全球连锁店,但更多是无数不起眼的沿街小店。虽然大家提供的产品在大类上都是咖啡,但是无论口味、环境氛围、服务态度、企业文化、还是销售渠道等等都各不相同。只有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长期为客户群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地促使顾客产生重复消费。各机构的剧目原创过程亦是如此,不久的未来,个人的作用将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削弱,反而更加凸显和考验整个团队在保持专业素养的前提下的融合创新与协作沟通,以更充分的准备来迎接新科技冲击下的行业更迭发展。

李老师感慨当今中国戏剧在整个文娱行业内的艰难困境,并深刻意识到其中隐藏的危机。但我想,任何行业都将会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地接受洗礼,而最终能保持活力的必定是其中极少数符合时代特征的最强者,在不久的将来,时间会揭晓中国戏剧行业的新一代领军团队的到来,而现实题材剧和红色题材剧也必将在新一代的创新重塑中焕发出璀璨光芒。

 

怎样面对生活?是歌颂与反思

九组学员. 李双赫

2021年10月28日下午跟着李宝群老师进入《两部戏的创作与思考,从《长夜》《从湘江到遵义》谈起》这门交流课程,李老师的这节课首先讲解他在创作《长夜》的心里路程--创作中思考的几个问题开始。

1.题材的选择,是“自主创作”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越来越多,自主创作越来越艰难,那么作为编剧怎么办?李老师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都是来自于编剧的自主创作,也是编剧最重要的选项。完全依赖“命题作文”以此为生的编剧很难成为好编剧并且命题作文写多了,编剧艺术感觉会锐化退化,形成惯性。如果没有命题,李老师建议要坚持自主创作,慎重选择、对待命题作文要“两条腿走路”,珍惜创作的机会,厚积薄发。编剧永远要关注和书写自己最有写作冲动、最熟悉的生活创作,永远要忠实于生活,忠实自己的内心。所以自主创作的前提是编剧要有一定的生活储备,有自己的素材积累,有自己的选题,有自己的思考等。李老师也在课中举例他在作品《长夜》的创作中酝酿了近十年时间,一直有一个自己的创作选题,写一个农民工的戏。他认为农民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底层群体,不论是过去、现在都需要关注的题材。这也是李老师的生活积累出来的感受,在感叹李老师的经历时也深刻地感受到,编剧要用一生观察研究生活,积累储备生活,思考生活的重要性。

2.怎样面对生活?是歌颂与反思。现在社会以歌颂为主的戏越来越多,有反思意识的戏越来越少,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剧要怎么面对,怎样选择?戏剧除了歌颂生活,还需要不需要反思生活拷问生活?对生活有更具深度的思考?戏剧除了歌颂人性中的真善美,还需要不需要反思人性,拷问人性,对人性有更具力量的表达?其实戏剧创作虽然需要情感力量,但更需要思想力量。没有反思会失去其最重要的品格,失去最核心的力量。编剧需要有人文关怀与悲悯关怀,永远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直面人性的真相和生活真相的勇气。创作应该是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3.戏剧创作的重要突破口是写人,塑造人物。李老师主要讲解了两种创作观念与创作方法。(1)走“戏剧人学”之路(2)走“宣传戏”“配合戏”之路。

4.为你的内容寻找“最合适的表现形式”。编剧要寻找属于“这一部戏”的形式结构,永远会有“最适合的形式”用以表现你所要表现的内容,寻找更质朴、更有力量、更有审美意味和艺术品质的形式。

《从湘江到遵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次“命题作文”创作。李老师在创作这个作品是做了大量的前期创作准备,包括重走长征路等。李老师的创作经历告诉我们创作要“走进去”,也要“走出来”,这取决于内化于心,追问自己的内心,这一次你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命题作文”也不能仅仅靠材料写作,很多戏败在剧本,弱在剧本,而很多剧本则是败在动笔之前。其实听到这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学校的项目,都像是一个个“命题作文”,大家为了绩效靠着网上材料去做,真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是项目的问题吗?不完全是的,还是在做项目的时候用心的程度。感谢李老师的这一节课,使我收获良多。

2021年12月21日 19:13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