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魅力就是悬疑——看悬疑剧《深渊》
看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的由肖诗瑶、倪珊珊编剧,何念导演的悬疑剧《深渊》,弄了个晕头转向。
一个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还在歌厅驻唱,家里有一个小卖店,女儿有病,生活挺困难的。
突然有一天女儿发现家里的一个大箱里有一具尸体,母亲惊恐告诉女儿千万不能说出去,说出去娘儿俩就再也见不着了。
几天后,警察在野外发现一具被肢解的男尸,确认为是歌厅老板,经过详细内查外调,凶手指向在歌厅驻唱的半老徐娘。
没想到歌厅老板又回来了,他告诉老相好自己要远走高飞了。
这时观众迷糊了:尸体是谁?
歌厅二老板突然来了,看见大老板魂飞天外,因为他已经把歌厅霸占了,大老板给了二老板一刀,还告诉他:“快去报案!你还能活!”
二老板报了案,大老板被抓,警察怎么都觉得他是主动来认罪的,认罪前又杀了一个人,这样他的老情人的杀人罪就被排除了。
警察发现有点儿不对劲儿,进一步了解到,原来这个女人的女儿六年前14岁时被性侵,而被杀的两个人都是参与当年强奸的人,当警察得知参与强奸的是三个人时,大惊!他知道那一个人也快被杀了。
警察赶到半老徐娘家,她正在杀那第三个人,警察让她住手,她果断杀了那个人。
图片
这下子,杀人犯做实了——凶手就是这个女人。
可是警察发现,三个人被杀的地点有问题,一个女人干不了这么没有痕迹。
女儿的男朋友出现了:“那俩个人是我杀的,你母亲替我顶罪,为的是咱们俩幸福。”
女儿说:“不对!是我杀的。”
观众懵逼!
懵了,就得别眨眼往下看,看看到底谁杀的。
悬疑,是戏剧最重要的要素,没有悬疑,戏就不好看。
不论是从最初的古希腊戏剧,还是莎士比亚戏剧,悬疑都是最重要的戏剧结构手法,《俄底浦斯王》最后能不能救全城居民?《阿伽门农》女儿会杀自己的母亲吗?《哈姆雷特》能不能复仇?《马克白》会失败吗?疑团一直跟着戏剧情节。而悬疑往往是人性的一步步驱使而逼出来的,观众关注还得思考,要不就懵逼到底。
可是多年来,我们不注重悬疑。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刚刚开放,日本电影代表团来中国访问,中国请日本电影代表团看一个当时在中国很轰动的电影《黑三角》,当中国警察皱着眉头在冥思苦想时,日本代表团一个成员问中国陪同:“他在想什么?”中国陪同回答:“他在推断谁是凶手。”日本人问:“刚才的杀人场面观众都看到了,观众都知道谁是凶手,这个警察还在想,你们是想讽刺他吗?”
这在当时是个很轰动的例子,说明中国电影的故事结构很幼稚。
现在,我们的电影电视戏剧中,也没有把悬疑放在重要的位置,太多的戏,好人坏人开始一亮相就明确了,好人一定胜利,坏人一定失败,看了开头几分钟,观众就知道结尾。这样的戏,不好看。
《深渊》好看,还在于现场摄像机的使用。
有一个人,端着摄像机,一直在跟着人物拍摄,舞台房屋的顶上,有几块巨大的屏幕,用来播放现场摄像。
图片
这样一个悬疑戏,细节很重要,要把观众的视线集中到细节上,集中到人物的表情上,这样才能让观众目不转睛。比如那只皮箱突然露出的带血的胳膊,没有特定镜头,观众很难看清楚舞台上的胳膊。警察传讯怀疑人时,被传讯的人那不确实的眼神,通过大特定,能让观众盯着人物的好眼神,判断她是不是在让撒谎。这是我看到了影像和舞台表演结合得最好的戏。
图片
当警察发现邻居家有许多监视器时,警察要求回放以前的录像,这些影像也播放在大屏幕上,观众跟着看了监督回放,回放中有作案现场的画面,凶手看来很清楚了。
可是,散了戏,我一直在想:邻居家的监视器就可信吗?他会不会做了手脚?
想起2012年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文化中心看的一出戏《理发店惊魂》。
一个理发店的邻居被人杀了,这几天来过理发店的人都可能是凶手,警察来盘问了所有的人,观众跟着警察的盘问,也在猜想谁是凶手 。
中场休息,警察直接来到观众席,向观众询问:“你认为谁是凶手?”
观众纷纷参与破案,甚至争论。
看过这个戏的人说:“每次被抓起来的凶手都不是一个人,你看过几遍你也不一定能猜对。这个戏演了几年了,有人看了很多遍了,还想看,因为参与破案很刺激。”
戏剧到底让观众看什么?上海戏剧确实让我敬佩。
我要没搞错的话,《深渊》编剧、导演都是八零后。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