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变局与戏曲发展路径

首页标题    首页    中国剧本    百年大变局与戏曲发展路径

戏曲艺术的继承发展是党中央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重大部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科技和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戏曲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曾作出《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决策部署,部署戏曲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扬弃继承与转化创新并举,坚持抢救保护与传承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为振兴戏曲艺术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戏曲传承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了戏曲守正创新的进程。纵观戏曲艺术的历史,始终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在当今百年历史大变局中,戏曲的发展路径,与国运息息相关。

我想谈谈这样几个问题: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时空中的戏曲

美国哈佛大学艾利森教授面对中国的发展曾经说:“从未有一个国家如此迅速的崛起。”是的,这就是当今中国发展的真实现状。回望一百年前,历史进入20世纪,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因为工业革命,美国取代欧洲成为国际体系的霸权国家和世界文化中心。20世纪三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播发,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先后有60个国家和地区。这个时期美国遇到了历史发展的机遇,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0%(基辛格语),在军事、技术、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这个时候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像样的工业,有的也只是手工作坊小手工业。鸦片战争以后,我们不但是一个农业国,还成为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寻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此后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和不屈不挠的抵抗外敌,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解放后我们又进行了抗美援朝等保家卫国的战争,经历了国内的文革,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整个社会才逐步稳定下来。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苦难深重,民生凋敝,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戏曲在艰难中前行。由于戏曲人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经营,虽历经磨难,但戏曲的根还在,戏曲的文脉还延续,特别是京剧等在地方戏的蓬勃发展和人才的涌现,给戏曲带来了新生机。近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以人类历史上所有主权国家前所未有的经济体量和发展速度改变着世界格局,经济总量2020年超过100万亿,是美国的76%。国家统计局经济核算司曾做过的判断,中国有望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大国,205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没想到2010年中国就已经完全超过日本,从目前情况看2029年我国有望超过美国。这样的局势就是“百年之大变局”。中国戏曲就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国内社会历史背景下一步步走来,其前行的脚步虽“千磨万击还坚劲”,为实现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做出新成就。

二、百年大变局历史时空中的戏曲嬗变

自古以来,戏曲的命运始终与国家息息相关,仅用昆曲做例子。20世纪初,昆曲的衰落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运衰退。1921年创办的“苏州昆剧传习所”用了三年培养学生,不幸是前后共五年时间就停办了,原因固然很多,但国运不济,资金短缺和战乱使其艰难生存的主要原因。抗战时期,在日本人的枪炮和刺刀下,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传”字辈最后的十二位昆曲演员为生活所迫,穷困潦倒,各奔东西。解放后,政务院1951年5月5日发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人民戏曲是以民主精神与爱国精神教育广大人民的重要武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一系列戏剧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戏曲的新发展。文革中的“样板戏”,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戏曲方向,政治上的问题不论,仅就艺术形式而言,在戏曲文学、戏曲音乐以及舞台美术等多方面为戏曲开拓和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审美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戏曲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机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有史以来,创作观念多元,作品数量最多,具有时代气息的好作品不断涌现,演职员队伍最壮观,舞台新技术手段最先进的时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昆曲、京剧、汉剧、藏剧、粤剧等剧种成为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以及改编传统戏层出不穷,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改革开放以来是戏曲艺术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最多的时期,几乎各省市的代表性剧种在这四十年中大多都先后到亚非拉美多国演出,外国人对中国戏曲、对中国人的戏剧的了解也比以前更多。这就是百年大变局下戏曲的基本走向。

三、戏曲的文化精神和如何面对当今遇到的困境

先说戏曲的文化精神。戏曲很古老很传统,但它又想往现代想往时尚,想与时代合拍,这既是戏曲的时代精神,也是戏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积淀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中华民族在艺术表达方式上有别于他国的独特方式,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源泉。当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化,美国的围堵,世界经济的衰落,疫情的严峻和对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带来的窘迫。在这种局面下如何推动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及戏曲在发展中所遭遇的问题、发展路径,是要认真面对和总结的。

再说戏曲所遇到的困境,主要有下面这样几点:

1、意识形态不同带来戏曲价值取向的巨大差异。美国和西方国家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倡导所谓的平等、自由、博爱。其实这种民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而我国自秦以来的大一统的国家体制,被他们说成是集权制度。这种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社会体制的人,怎么会与我们有共同的意识形态理念。所以,在艺术创作中我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观从根本上会受到西方和受西方操弄国家的抵制。这种局面下我们更应该坚守戏曲的文化精神。

前些年,出国演出时,或者说国外对中国戏曲的认识还停留在对“技”的认知上,比如在外国人眼里,中国戏曲就是《打渔杀家》就是《三岔口》和《真假美猴王》,就是《时迁偷鸡》这一类的剧目,这类戏曲剧目体现的是中国人以自己的生活风尚、中国人的思维和审美所创造的千百万个剧目中的一部分,这些剧目将中国戏曲的形式美体现的多姿多彩,十分好看。而那些真正既很好地体现了戏曲艺术形式特征,又很好地讲中国故事的经典作品外国人了解的并不多。当然,一方面外国观众不懂中国的历史看不懂历史剧,即使才子佳人戏,由于爱情观、婚姻观、道德观以及价值观的不同,他们对此类剧目有着天然认知误区。往往在挑选出国演出剧目时,在内容和艺术上好的作品他们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最后选的剧目大多属于“技”多于“质”的作品。更不要说现在新创作的大量的新作品,如像“扶贫”戏,“革命历史题材”戏以及各类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这样的作品会被不同社会观、不同生活环境的外国人认同吗?结论是根本不可能。所以戏曲艺术的国内外传播是当下一个值得认真审视和研究的课题。

2、服务对象不同。国外戏剧一直以来都是贵族艺术,戏剧是演给把看戏作为交际、应酬、追求享受的典礼。在圣殿里他们穿礼服、戴礼帽、拄文明棍,特别是对中国人在生活的基础上升华出来艺术,从根本上缺乏认识。而中国戏曲自古以来就是里巷歌谣,是民间艺术,是俗文艺,是演给广大“识字和不识字的人看的”。中国戏曲在走出去的时候,要让礼堂里的观众知道,中国戏曲不仅是这样的(“技”)也还是那样的(“质”)。所谓那样的就是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用中国戏曲的艺术形式讲中国故事,坚持戏曲雅俗共赏的美学和思想价值,这才是中国戏曲真正的走出去。

3、中国戏曲和中国的命运是相通的。它不像歌剧、舞剧、话剧等舶来艺术不同,舶来品有可资借鉴的来自于国外的成熟经验,虽然也要民族化啊,也要具有中国风格,但艺术形式的不同决定了戏曲只有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只有尊重戏曲艺术的审美品格,按照戏曲艺术的规律发展,不断超越自我,在实践中探索趟出一条前行之路。这一百多年来,戏曲始终在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戏曲现代戏和具有现代意识的戏剧就是我们目前着力追寻的目标。近年来,外国戏剧也不断地试图从中国戏曲中借鉴和引进中国戏曲的经验,中国戏曲提供给外国戏剧破解瓶颈的许多启示,是一份值得全人类珍视和保护的重要艺术形式。那么,我们也要树立世界眼光,用宽广的艺术胸怀和聪明的艺术智慧,练好内功,不断铸就中国戏曲新的辉煌。

2023年1月17日

 

(何玉人:研究员、西安翻译学院特聘教授)

2023年4月25日 07:42
收藏
作者:何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