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鳞文集》带您走进导演教学的大课堂

首页标题    首页    学术园地    《罗锦鳞文集》带您走进导演教学的大课堂

内容提要: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它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  “观众”  “演员是四者当中体现演出形象的重要表现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而导演则是整台演出“全体职员的组织者、剧本的解释者和演员体现演出的镜子” 。尽管在东西方早期的戏剧史上,虽然没有“导演”这一名称,但这一职能却有形和无形地一直存在着,直到19世纪20年代 “导演”作为一门专业职能在欧洲产生并伴随着话剧由中国留学生一起从日本传入我国,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在我国新成立的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导演学”这门专业,从此为东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在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体现方面,尤其是排练、演出水平的高低,导演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戏剧发展  导演学  教学方法  作品分享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人们得到物质满足后便向着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发展,人们渴望更多反应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以释放情感提升审美需求,迫切地想把反映时代精神和周围发生着的有着积极意义的事务编排成文艺作品搬上舞台自己也能参与到表达精神生活,愉悦其中,然而面临编导知识的匮乏,困扰着人们对这一精神的需求与发展。编剧、导演和表演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知识,励志学习导演的广大专业院团和群文工作者们要想学习编导演这门专业的途径一是获得机会进入艺术院校进行系统地学习,二是获得相关的编导专业理论书籍进行学习。要达到学习编导演初级理论的专业知识与完成排大戏的较完整的系统理论教材却不多见。目前,《罗锦鳞文集》这部理论专著的及时出版发行为广大专业从业者和从事群文的工作者们提供了方便。这是罗锦鳞先生自195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至今67年来呕心沥血的一部力作,倾其毕生精力奉献给我国编导演教学事业接地气的一部优秀教材。该部论著从戏剧理论、导演剧目分析、戏剧评论及观后感、随笔、访谈录、教学大纲等多方面对排练剧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专业性强、内容丰富、涉猎范围广泛,从理论结合自己排练的剧目实践入手,并根据各个层面不同学者的不同情况、特点与需要,从以下多方面带你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和掌握编导演知识的技能和剧目审美的全过程,深入浅出的全面接受表导演的系统理论知识。

 

一、剧本分析方法条理清晰、涵盖全面、步骤明确、系统科学的地教你掌握剧本结构的原理。

202110月原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导演艺术家罗锦鳞先生的《罗锦鳞文集》上下册经过缜密的筹备得以出版发行,该论著论述全面,其内容的丰富性涉及戏剧艺术的各个领域。专著从基础知识讲起,由浅入深地从中西方戏剧简史、“诗学”、“美学”、导演与编剧的合作、导演素质的培养与学习步骤、演员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名词术语释义及论述、戏剧导演和表演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掌握、结合理论探讨与导演的部分剧目的剖析和一出戏对“灯”、“服”、“道”、“效”、“化”的要求与合作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讲述的内容的专业性与导演教学的详实性与步骤赋予该部专著很多特色与亮点:如观点新颖、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对以往有些争论与探索的观点给予了既准确又明晰的定义。在简明扼要中说明问题是该部专著最鲜明的一大特色;结合西方的导演理论将古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讲解,把导演理论进一步中国化是该部专著的另一大特色,为中国戏剧导演理论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该部专著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大戏剧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热评。

首先,文集先从论述剧本分析开始、指导导演从业者从分析剧本入手以便掌握剧本的故事情节编排的方式方法,为下一步排练打好基础。然后对演员的表演、舞台美术、灯光的体现,在教学要求上,结合剧本表达的内容需要给出具体的训练与方法,最后进入导演构思和排练阶段。剧本分析课是导演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涉及导演教学基础阶段许多戏剧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在实践运用中的重要性,解决导演构思和艺术处理的第一阶段性难题。分析得深入,理解的正确,掌握了剧本情节的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导演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准确地把握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才能更加进一步完善整台剧目的提升。书中在讲到培养和训练导演的手法时多次强调剧本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分析剧本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例如:形象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事件分析法”、“行动分析法”、“冲突分析法”等等。该论著采用的是“剧本结构解剖法”,因为“剧本结构解剖法”的核心是对剧本首先进行事件的分析,然后找出剧本全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和人物的贯穿行动与反贯穿行动,从而确定全剧的主题、主题思想与演出的现实意义。“剧本结构解剖法”是罗先生在该论著中导演教学的精华之一,并且循序渐进地分步骤讲解剧本分析的各项内容和每一个环节,并以实例授课的方式使广大从业者学会和掌握在实际排练之前对剧本的人物塑造、情节与结构安排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为下一步导演构思做好理论根据。

例如: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条理清晰、步骤明确、逻辑思维缜密,先从介绍剧本分析的提纲入手,使每个参加演出者对剧本分析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再进一步深入到剧本分析课要求的主要内容,从论著讲解的每一个具体内容方面清晰明白地掌握剧本分析的步骤与内容。例如:

第一部分

(一)剧本分析的目的与重要性;

(二)剧本分析的指导思想及如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水平;

(三)关于初读和精读剧本;

(四)研究时代背景和收集有关的参考资料;

(五)研究和了解作者;

第二部分

(一)剧本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

1、将每一幕,每一场划分若干段落;

2、寻找和确定每一段的事实、事件和矛盾冲突;

3、在段落的基础上概括每一场、每一幕的事实、事件、矛盾冲突和规定情境;

(二)在幕的基础上分析和概括全剧的主要事件和主要矛盾冲突;

(三)分析和确定全剧的贯串行动和反贯串行动;

(四)分析和确定全剧的主题和副主题;

(五)分析和确定全剧的主题思想和演出的最高任务;

第三部分

(一)人物分析:

     A、划分人物营垒;

     B、人物的简历和人物小传;

     C、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D、人物的行动线、贯串行动和最高任务;

     E、人物相互间的关系;

     F、人物在主题思想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部分

(一)确定每场、每幕和全剧的高潮;

(二)分析和研究全剧有关情节结构及剧作法的特点,如“交待”、“起、承、转、合”、“伏笔”、“呼应”、“悬念”、“陡转”、“意外”、“跌宕”、“点题”等等;

(三)确定剧本的体裁和研究剧本的风格;

(四)关于剧本所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如何进行修改加工。

上述内容足以让每个戏剧从业者在今后的戏剧排练中对如何把握剧本的题材、时代背景、主题及主题思想、规定情境、事件的发生与展开、矛盾冲突、风格与体裁的把握、人物性格的塑造与再现、情节的表述等内容有了科学的认知和工作方法。

其次,再以分析剧本的实例入手进一步在工作方法上使学习导演的戏剧从业者们有了更加生动的形象概念。

第一部分先从初读到精读剧本讲起,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剧本分析为例,教会导演从业者熟悉和掌握剧情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和全剧故事构成的前因后果;第二部分是对剧本的主要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与步骤进行讲解段落的划分、事件与矛盾冲突以及规定情境的关系,分析和确定剧中正面人物哈姆雷特的贯穿行动与反面人物克劳狄斯的反贯穿行动,从而进一步分析和确定《哈》剧的主题、主题思想和演出的现实意义。使从业者在一开始不但能够懂得编剧将剧本交到导演手里是如何进行基本情节结构分析的工作方法,而且还要明白“交待”、“起承转合”、“伏笔”、“呼应”、“悬念”、“陡转”、“意外”、“跌宕”、“点题”等手法的运用在剧中所起的作用:第三部分是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因为文学作品首先表现的是人物,文学就是人学,导演对人物形象把握的深刻与否关系到全剧的成功与得失:第四部分分析和研究全剧有关情节结构和剧作法的特点,只有把握住了这些关键,才能进一步精彩的讲述该部戏剧故事。

 

二、打破种族界限,将导演知识做纽带,先把众多的古希腊悲剧作品中国化,然后运用中国戏曲的方式进行排练教学,使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交流、借鉴。

导演艺术是实践的艺术,怎样才能进入导演工作状态?罗先生以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从排演过的多部剧作中选择出了16部古希腊悲剧作为教学剧目。罗先生是研究古希腊戏剧的专家学者,将古希腊悲剧不但以话剧的形式,还以中国戏曲的形式进行排练、教学、展演,使中国观众在自然的观赏中轻松地接受并了解到古希腊文化,也使得中国的戏曲文化走出国门以希腊观众为起点让更多的国家与民族了解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也使得从业者从中更多的学到了导演的工作方法、导演技巧,这种排练方法不但使中国人接受了希腊文化,从而也使得如何把中国戏曲文化传播到西方找到了另一条途径。

例如:教材中讲到了希腊戏剧《忒拜城》的排练。罗先生将编剧郭启宏先生根据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七将攻忒拜》和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改编的剧本《忒拜城》以河北梆子的形式进行排练演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使得从业者更进一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运用“剧本结构解剖法”剖析剧本方法的行之有效。在导演构思中生动形象地结合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程式化的歌舞演故事的方法承载希腊悲剧故事,以“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进行人物表演;在人物造型上一律采用中国戏曲古装戏的服装、化妆进行人物造型;在展现剧情上以虚拟、象征、写意化的表现手段进行排练,使得演出形式生动有趣、别开生面,融洽地做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汇与结合。该剧于2002年参加了“中日韩”戏剧节开幕式的演出,又远赴希腊、哥伦比亚参加国际戏剧节演出。在中国台北参加了“北京文化月”的演出。先后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等场地进行了19轮演出取得巨大成功。

该专著论述的其它剧目的导演剧本分析和导演构思也都是罗先生精心挑选出来经过排练后中国化了的古希腊悲剧、喜剧剧目。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话剧)、《安提戈涅》(评剧),欧里庇得斯的喜剧《地母节妇女》(话剧)、悲剧《梅地亚》(河北梆子),改编后的埃斯库勒斯的悲剧《忒拜城》(河北梆子)、《晚餐》(话剧)、阿里斯托芬的《鸟》(话剧)等剧目均以古希腊戏剧传统、东方艺术美学、现代审美意识” “三结合的原则处理演出,很好的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打破民族与种族界限,力求做到西方戏剧中国化,中国戏曲多样化的探索尝试。

 

三、采取多种途径的授课方式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普及艺术教育、拓展导演教学模式。

1、罗锦鳞先生用一生的导演教学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成果,硕果累累。文集内容包括五个章节、一个附录,内容涉及中西方戏剧简史、戏剧名词术语释义及理论、戏剧导演和表演基础知识、理论探讨、导演的部分剧目讲解、戏剧评论及观后感、随笔、回忆、采访、报刊访谈、导演教学大纲等内容,将导演学涉及的方方面面知识囊括其中逐步深入。文集中还对以往有些长期未能准确定位的理论概念作出详细准确的解答。例如,“事件”在剧情中的运用十分重要,而对于剧情中哪些“事实”可以精准的定性为“事件”,其它的教科理论书籍都未能做出令人十分满意的解释,而《罗锦鳞文集》中给出的答案,既准确又明晰。

即确定舞台事件应该具备下面几个条件:

1)它的发生和出现必须引起 矛盾冲突” 

2)它的发生和出现必须引起或改变在场人物原有的舞台行动;

3)它的发生和出现会改变在场人物的关系或改变人物的命运。

构成舞台行动事件的条件是上述三条,凡符合其中的一条,我们就可以将这个“事实”确定为“事件”。事实不一定构成舞台“事件”,但舞台“事件”必定是“事实”。这就解决了以往导演在分析剧本时对剧本舞台“事件”的判断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义。有了这个定义,导演在对划分每幕、每场的段落和剧情高潮的把握时就有了更加清晰的依据,对剧本结构解刨也更加准确,使每个学习戏剧的工作者对导演理论的理解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

再例如对戏剧艺术的“卡塔西斯”的释义:

“卡塔西斯”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322年)在他的美学著作《诗学》中涉及悲剧的作用与功能的一个专用名词。在汉语中没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对接希腊语“卡塔西斯”。应该怎样定义?长期以来争执不下。罗锦鳞先生在论集中引用了家父——我国著名古希腊文学翻译家、研究家罗念生老先生和女儿对“卡塔西斯”应对该词汇保留音译的认识方法,指出该词汇其作用与功能的意思应包括为“宣泄、净化、陶冶和升华”几个意思的解释。这个解释不仅是对古希腊悲剧所产生的作用与功能的解释,也具有对其它戏剧的观赏作用与功能的解释。罗锦鳞一家三代作为古希腊戏剧研究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必生贡献,为中西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沟通的友谊桥梁。20093月雅典政府授予罗锦鳞先生“希腊文化大使”的称号。

2、为普及戏剧艺术教育,与时俱进,扩大授课范围,罗先生采取公益性网络授课的办法传播美育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门新兴传播工具迅速得到普及,网络视频发挥出明显的优势,在网络视频这一新型媒体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普及“导演学”这门专业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引起各界人士和广大网友的广泛好评,同时各种运用这一新兴媒体授课的方式也应运而生。为了进一步普及戏剧艺术教育,罗先生在官方搭建的多个网站平台进行公益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普及率极高,可以反复观看学习,再加之理论教材加视频的方法边学习、边研究效果极佳,使广大的从业者在短期内的业务水平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足不出户就能受到良好的专业教育。

 

四、论著还以戏剧评论的方式提倡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剧目排练的得与失,从感知到形象、再到理性帮助导演从业者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戏剧评论就是评论者对演出剧目从客观者的角度进行客观分析、评论评价、解读,从审美的角度给予剧目从创作到演出对存在的不足从善意的角度提出批评意见予以理论性的指导与建议,它不仅是对戏剧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戏剧传播的重要渠道。评论的每一部戏剧作品都是罗先生精选出来的多年从事导演工作的经典剧目,针对导演教学的可操作性极强,以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排出的作品也便于观众较深刻地理解作品和对作品内涵美的感受与对真善美的追求。正如罗先生文中解释“卡塔西斯”时指出,戏剧能够引导观众思想上能够得到“净化”,精神上能够得到“陶冶”,使情感得到“宣泄”,品格上得到“升华”。提倡美是戏剧评论具有的一项主要功能,它是评论者从关爱的角度出发进行褒扬,从而达到再提升的目的。评论者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做支撑,而且需要熟悉舞台的一切表现手段,指出舞台展示的一切艺术手法,是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剧本提供的内容。论著在讲解导演知识的同时还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无论是对自己排练过的剧目,还是其他人排练过的剧目整整六十二部作品进行了大量的评论与总结,对每一部上演的戏剧与影视作品均以普通观众者的身份进行感受、分析、概括,然后作出高屋建瓴性的细致客观商榷,从而体现出罗先生一生从事导演教学与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艺术、对生活、对他人负责任的精神,进一步达到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目的。

以古希腊诗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分析与构思为例,罗先生再一次将重点讲解放在以《俄》等剧排练和教学集于一体。首先分步骤、细致地教会从业者运用“剧本结构解刨法”从分析剧本第一步入手研究作者与时代背景;带你进入并感受该剧体现出的古希腊人文世界;第二步将每场戏进行分段以便掌握剧本的结构;第三步找出全剧的中心事件与主要矛盾冲突;第四步在全剧的中心事件与主要矛盾冲突中确定主题、副主题及主题思想;第五步确定剧本的体裁;第六步确定剧本的风格及艺术特色;第七步点滴断想;第八步导演构思的要点(涉及灯、服、道、效、化、音乐设计等方面)。以上方方面面教会从业者学会从理论分析到演出实践过程的方法与技巧。在剧目搬上舞台后多次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演出,从中找出排练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缺陷,以评论文章的形式出现,为下一步剧目的修改、排练与提升从理论上做好准备,进一步促进从业者审美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19世纪20年代导演学的产生和传入我国,导演这一职业在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我国一大批戏剧工作者和电影工作者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为新中国的文艺理论体系的形成辛勤耕耘并已取得显著成效,罗锦鳞先生一家祖孙三代为新中国的导演理论形成、中国与希腊戏剧的传播与交流作出毕生的努力与奉献。

我们可以看到罗锦鳞先生在导演教学和普及戏剧艺术为当前社会层面急需学习导演专业技能的从业者中起到的广泛性的作用与效果。此外,他的授课也体现出了“导演教学”在戏剧工作中对于如何成为一名成熟导演所起的引导作用。导演如何启发全体合作者,如何发挥出聪明才智的潜力和见解给予的步骤与方法,最大限度地在一步步地排练过程中使从业者逐步学会对于专业技巧、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所做的努力贡献。

 

二〇二三年七月二日

2023年9月13日 08:44
收藏
作者:蔡玉婷